“不斷提升設備技術水平,為下游客戶降本增效是設備廠商的立身之本,也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談及高端設備對制造業的意義,東威科技董事長劉建波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創業20多年,劉建波和他的團隊始終專注在電鍍設備領域。憑借著對技術的不斷追求與行業趨勢的準確研判,公司設備的應用范圍已從早年單一的PCB領域延伸至通用五金與新能源領域,在國內率先攻克復合集流體電鍍、三合一水平鍍等技術,正馬不停蹄地開發光伏銅柵線電鍍等新的應用場景。
產品“領先一步”
江蘇昆山是國內知名的消費電子產業“高地”,不僅集聚了一批零部件龍頭企業,也孵育出諸多中游設備制造商。創立在此的東威科技同樣是以消費電子業務起家,是國內最大的PCB(印刷電路板)電鍍設備生產廠商。
“我們在售的10款電鍍設備中,有5款應用在PCB領域,包括VCP設備、水平機、水平鍍、陶瓷鍍和Msap移載式VCP。”劉建波介紹,這批設備可用于剛性板、柔性板、雙面板、多面板、高階HDI板等板材除膠、化銅、電鍍等PCB生產工藝,能有效滿足各類下游客戶的生產需求,因此公司在該領域始終保持50%以上的市場占有率。
去年來,消費電子終端市場需求不振,產業鏈公司普遍遭遇庫存問題,相關壓力也傳導至部分中游設備廠商。對于這一情況,劉建波坦言:“低端領域的PCB可能會有過剩壓力,但對生產設備精度要求高的高端產品仍將保持旺盛需求。我們的應對方式是不斷提升設備性能,通過做行業的‘領跑者’來占領結構調整中釋放出的市場份額。”
東威科技的水平鍍三合一設備經過一年多的試驗,目前已攻克技術難點,在客戶處進入批量生產階段,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水平鍍設備適用于對產品品質、信號傳輸、耐氣候性、穩定性要求更高的印刷線路板電鍍,如汽車電子電路板在使用這一設備進行電鍍后,可靠性、安全性方面都有所提升。
此外,公司應用于半導體產品的陶瓷鍍銅設備目前已確認收入;用于芯片與PCB板結合部分(IC載板)的MVCP能夠處理更加精細化的線路電鍍,目前也已在客戶處量產。“經驗積累、大膽創造、善于動手、執行力強,這些因素讓我們的研發團隊始終保持著對技術的熱情,也幫助公司產品‘領先一步’。”劉建波說。
瞄準新能源領域
“設備制造商的發展是為下游客戶降本增效,因此需要緊緊把握客戶需求,有時甚至能在其中發現新的商機。”劉建波告訴記者,2017年,一家購買了東威科技設備的生產商對公司提出了電鍍復合銅箔的需求,作為復合集流體應用于鋰電池負極。公司經過前后兩年多的時間在國內率先完成了設備研發、生產驗證,借此切入新能源領域,先發優勢明顯。
所謂復合集流體,是在厚度3微米-8微米的PET或者PP等塑料薄膜表面先采用真空沉積銅的方式制作一層約30納米-70納米的金屬層,將其金屬化;然后采用水介質電鍍的方式,將銅層加厚到1微米,使復合銅箔整體厚度控制在5微米-8微米之間,用以代替傳統的電解銅箔。
“相比傳統銅箔,復合銅箔最大的優點是輕、耗材少、安全性高。”劉建波介紹,復合銅箔厚度大約只有傳統銅箔的3/4,消耗更少的銅材,能有效降低動力電池的重量與原材料成本。更關鍵的是,由于復合集流體導電層較薄,發生短路時更易被熔斷,在電池受損時會快速融化從而不進一步傳導電流,最終阻止電芯燃燒,安全性大大提升。
復合集流體一旦被下游客戶大面積采納,將是行業的一個重要變革。東威科技目前已與超20家客戶簽訂復合銅箔電鍍設備銷售合同,單臺設備價格超過1000萬元。
為了更好推廣復合集流體的生產應用,東威科技還進一步“向上”研發攻堅,于去年底成功出貨首臺真空磁控濺射雙面鍍銅設備。真空磁控濺射雙面鍍銅設備與后道的水電鍍設備工藝密切銜接,形成一體化復合銅箔生產線,有助于客戶提升生產效率、產品良率,降低生產成本。公司還在研制技術領先、行業領先的24靶磁控濺射設備,預計上半年推向市場,真正實現設備一體化生產,進一步推動行業的發展。
東威科技在新能源領域的嘗試不止于此。年初,公司與光伏行業一家頭部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后者開發銅柵線異質結電池垂直連續電鍍設備,預計將在7月底交付首臺樣機。“銀資源的有限和光伏廣闊的裝機量具有天然矛盾,通過鍍銅代替導電銀漿是行業未來發展趨勢,也能帶來較大的降本效應。”劉建波說。
布局海外市場
日前,東威科技GDR發行申請成功獲批,公司即將完成上市后的首輪再融資,為未來產能擴張奠定基礎。根據相關公告,公司此次發行GDR所得款項凈額的50%或以上將用于拓展公司主營業務,主要用于新能源設備的產能擴張需求;所得款項凈額的約30%用于提升公司全球研發能力、布局境外銷售網絡;剩余的所得款項將用于補充營運資金與一般企業用途。
“選擇發行GDR是東威科技拓展海外業務的重要一環。”劉建波說,GDR的成功發行不僅能有效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提升公司的研發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為公司的國際化戰略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和金融資源保障,更有利于公司穩步推進海外市場的業務擴張,打開國外市場,便于在東南亞、歐洲、拉美等地區的業務開展。
當前,東威科技銷售額中約10%來自海外業務,雖然占比不高,但覆蓋了多個國家及地區。“我們有些客戶在東南亞投資建廠,因此需要及早進行海外布局。在五金表面處理及新能源領域,歐洲節能減排要求推動海外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斷發展,加上國內電池及汽車廠商也在不斷加碼歐洲投資,公司同樣需要考慮如何有效占領這部分市場。”劉建波說。
本文轉自孟培嘉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